4个值得做成网站的大众口味{转}

作者:我就是个世界 发表于:2007-06-03
by Mr. 6 on May 31st, 2007

[img]attachment/200706/1180884556_0.jpg[/img]

回台湾前就在写书,有空就会到硅谷Cupertino汉牛书店逛一圈;回台湾后,每次经过书店依然会花点时间好好的看一圈新书区,尤其是到诚品的话一定细看它摆出来的四大类别排行榜,我们试着找寻与瞭解的,是「大众口味」,我们一直问自己,「现在大众最爱看的书是哪一类?」「哪一种书是让任何一人一看到书题就眼睛一亮,有股冲动想伸手买下?」

为什么写书的人要追寻大众口味?因为一个人最多就只会买一本书,不会因为他太喜欢这本书就「多买几本」或者用高于售价五倍的钱来赞助,所以除非本身定位策略考量,否则哪家出版社不喜欢找寻「大众口味」?愈多人买就愈好啊!而,人类彼此实在非常相近,大家喜欢的东西其实都差不多;问题是大家自己常不知道为何喜爱某样东西,也无法将那些东西具体的形容,因此作家与出版社的挑战,就是透过身边的种种蛛丝马迹,加上上个月的新书排行榜,大概的去猜测推出哪一种书在三个月后会是一本可以爆红的书。出版社运作的方式和创投的概念其实很像,它也是出版二十本书有十九本亏钱,但只要有一本爆红,就可以将之前所有辛酸成本全部平摊回来,还可以像《35岁前要做的33件事》这样拚命出续集,继续红。[separator]

现在,网络创业也有迹象走矢量产,也开始走向类似于创投和出版社的思维,创业家自己开一间网站制作公司,创了二十个网站,只要有一家中奖,就像Obvious Corp的twitter这样爆红,那其他十九个网站的制作成本(成本本来就不高)也可以平摊回去。通常会有这样的想法的创业家,都是曾创业成功过、大概也和创投合作工作过一段时间者,他们大量的与创投学习这种「投二十中一」的精髓,但我觉得,或许也可以来学学「出版社」。出版社和创投虽然都是「投二十中一」,但不同的是,创投大多仰赖创业家的适时出现让他投资,但出版社却常常愿意自己研判趋势、自辟题目,然后找寻合适作者;最重要的是,创投是从科技的趋势与自我判断去决定未来,而出版社却从「人的通性」中去查找未来,它想找的是纯粹就是「大众口味」。而且这里的「大众口味」还是真的「非常的大众」喔!「大众」到只要一听到网站的题目,就会很想去使用!很想去变成会员!就像在书架上看到一本很棒的书一样。

我想到硅谷名作家邓海珠老师曾说过,她有一次去拜访一个「想创业」的朋友,赫然发现他桌上摆了一张中文报纸,正在剪辑上面所有的关于网络的消息,原来他打算就照着现在最热门的这些东西,写成一张一张的BP,一家创投一家创投的要钱。那个时候这个朋友提的应该都是peer-to-peer、电子商务、「什么2什么」(B2C、C2C)、enterprise solution;换作现在,这位朋友跑去创投,提的大概都会是wiki、tagging、mashup、RSS的变种。我想说的是,下一个「大击中」,不见得要挶限于这些最热门的技术,不见得要从那些重度使用者出发。如果网络创业家以出版社的思维来出网站,思考「大众口味」,或许会有一些全然不同的视野。

若从一个「使用者」变成一个「读者」,我们想想,到底什么东西,一出版就会让人非常喜爱?很容易击中人类的想望,然后又还没有被实现的?到底哪一种网站,大家一看,就会想伸出手去把它买下来?愈多人愈好?

第一:关于「情绪」的网站:从前有一批作者叫做励志作家,因为那个年代所有讲情绪的都是在鼓励,譬如黄骧的《灯塔》与刘墉的《超越自己》系列那样。但后来渐演变成某一种经验分享和生活气氛的改造,所以「双吴」现在自称为「生活xx作家」,这种网站会红,因为城市人的内心渴望着一台「情绪电话」,对面不是人,但拿起话筒,他可以一吐情绪,而这支电话也可以给他新情绪,等于是一台换血机,但,网站不是摇头丸,要怎么将「感动」、「幸福」、「超high」的情绪注入到人们的中枢神经?我不知道。但可以确定,假如一个网站可以开始给一些情绪,它马上就占了一个非常好的位子。弯弯的书很红,也是出于关于「情绪」的大众需求,大家看到一本「好可爱」的书,不只是放松了心情而已,顺便还吸收到一些快乐的元素(有些快乐当然也是从「追风」、「支持偶像」的动作得来),这些都是在看到弯弯新书封面的那一瞬间,读者就可以预期得到的「好处」,因此大家会毫不犹豫买下来。

关于情绪的网站,最大的需求当然还是在男女关系方面。某某某失恋了,面临无法诀择的感情问题,觉得一直找不到理想伴侣,都会跑来买这类型的书,也会欣然来到这类型的站。这样比起来,当前交友网站似乎仍以「工具」为主,它们像是一本单身男女通讯簿,前面几页或许像电话簿那样塞几篇劣质文章,一点都不像「双吴」的书。对于青少年而言,「感情」的事情占满了他们除了上学以外的所有生活,他们会很愿意多花时间在一些让他们可以感动的、可以给它们大量情绪的网站,就像他们愿意永远在耳边挂着音乐、上KTV抒发情感一样。举个例来说的话,我们看到转寄的email中许多是关于男女的或感情的文章,既然需求如此大,假如开一个「专搜令人感动的文章」的书签和推文网站,同时自动去抓取那些在邮件信箱中跳来跳去的email,让大家「推」,让大家留言,让大家转寄等等。

第二:关于「时间」的网站:城市人的时间繁忙,每个人都渴望更多的时间,因此所有的「时间管理」的书,三不五时就会火红一次;只要写上「时间管理」的题目,在大卖场的书架上尤其热卖(主攻的可能是那些在等老婆或女友买东西的男人)。不过读者就算买了一大堆「时间管理」的书,时间仍然不会变多,他们心中永远都有一些遗憾,永远都觉得「时间不够用」。

假如创业家能做出一个网站,号称能让网虫「每天多出四小时」?我已经可以想像,假如有一本书叫做「保证每天多出四小时」之类的,应该会卖到手软。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时间常常呈片段散布在我们醒着的16个小时中,若能妥善利用那些片段的小时间,「别人只有24小时,你却有30小时。」多出的这四小时可以拿早点睡觉、多陪小孩玩,单单听这样的诉求,就令人觉得这网站应该能击中大众的心弦,问题就是,这网站该怎么做?

第三:关于「永远」的网站:人不免一死,生命总有退出的一天,人生有太多的无法逃避的苦痛,虽然大部份的人当前并没有感受任何苦痛,但大家知道终将来临,而人类在心中却隐隐渴望「一切皆能永远」,却又知道「永远」是最不可能实现的愿望,这些矛盾与这些渴望,都是造成宗教与新生活书籍永远热销的重要原因。

因为这个需求,我觉得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情绪方面的网站之外,创业家也可思考一下关于「永久网站」的商机。什么叫「永久网站」?就是一个保证你的相片会在那边200年的线上相簿,保证你的部落格文章会在那边200年的部落格供应商,保证你的书签会在那边200年的书签收集网站。这样的网站或许有些人觉得没必要,但对于有些会去思考「永远」的问题的人,却有莫大的吸引力。网站既然能做多重主机备援,能选地质最坚硬的地方盖机房,为何不能帮我把资料「永远」存在?我可是将当前所有的照片、影片全都存在你家的相簿耶!虽然我自己有备份,但谁知道这些CD-ROM哪天会变得不能用了,谁能保证我家不会哪天失火?费用的问题,好谈,我可以付一笔钱买「终身会员」,就像付给加州健身房一样。但这样的永远网站服务,当前尚未看到。

像这种「永远」的点子还可以做成夹在一些网站与使用者之间的「永远服务」。当前许多人常在试用了某个Web 2.0网站后就不再使用,有一部份的原因在于,万一你倒了怎么办?所以若Google有类似的服务,我就会选Google用(虽说Google也会倒站)。我们可以提供使用者一个「永不倒的网站」的服务,保证这些资料永远不会不见,就算网站倒了,还是会帮你安全的送达另一个网站。

第四:关于「挣钱」的网站:台湾的工作环境压抑,可是为了过生活,年轻人依然得为五斗米折腰。工作时间占了一般人醒着的时间的近三分之二,所以这个长期压抑的循环一定得找一个「出口」,这出口可以是暂时的放松,或是发大财从此一劳永逸再也不必工作,探讨如何「挣钱」的书也永远是最热门的抢手货,但这类型的书也因为本身包罗万象而生成了许多子类别,譬如讲职涯的,让你怎么获主管芳心;讲开店的,教你怎么自立门户做自己的老板,还有更多是什么都没有讲的,就像上述第一点「情绪型」的书,带给读者一些信心与勇气,继续在职场上拚斗。

之前曾有一个创业点子,给它一个codename叫「ImmComm」,就是「Immediate Commission」(立即的业绩奖金外快),其实蛮简单的一个点子,现在有些创业家自己一人忙不过来,有些「业务」无暇自己跑,但这种业务很多不是常态性的,可能只是找一个合作厂商(找一次就好),或是找一个投资人(查找一位就好),假如有人可以帮他创造「这一笔业绩」,创业家可以马上付他一笔还ok的回馈。但和其他接案的平台不同的是,这个平台强调的是「只要你达到某某业绩,就马上发给你奖金」。这业绩可能只是查找一位客户,但一定不容易达成,但达成的话一定对老板造成丰厚收益,ImmComm总部可以将老板先预付的奖金马上拨发给这位网虫。像这类的网站不是帮人赚钱,而是包括一些「达成目标」的快感,但它却和钱这么息息相关。

回归到本文主题,「大众口味」有时是创业家想刻意避开的一区,免得别人说你的产品没特色,没有利基点,没有与众不同之处。此话是没错,但只适用于那些已经有一大堆大众口味的产业。网络发展到现在,似乎还有一些蛮明显的、尚未被满足的「大众口味」的主题可以发挥,也藉此文提出几个我的想法,喜欢的就拿去用,有缘者记得要开站时通知一声就好。

(图片来源:http://www.lib.ntou.edu.tw)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