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将超越德国 CPI上涨快提高生活成本
作者:我就是个世界
发表于:2007-07-20
[color=#008000]来源 http://news.QQ.com 2007年07月19日10:15 [/color]
什么是CPI指数?
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及服务。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E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separator]
(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不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CPI的稳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发达国家所认为的那样“有一定的权威性,市场的经济活动会根据CPI的变化来调整”。近几年来欧美国家GDP增长一直在2%左右波动,CPI也同样在0%~3%的范围内变化,而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首先是国内经济快速增长,近两年来GDP增长都在9%以上,CPI却没有多少波动,表面看来这可以说得上是“政府对经济运行调控自如,市场行为反映十分理性”。二是一年之内CPI大起大落,前后相差几个百分点;一般情况下,除非经济生活中有重大的突发事件(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所以2004年中国的CPI大幅波动有些异常。三是随着CPI大幅波动,国内经济一时间通货膨胀率过高,民众储蓄负利率严重,一时间居民储蓄又告别负收益,通货紧缩阴影重现。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令人担忧,因此,如何理解CPI指数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2月22日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1月份CPI指数同比上涨了1.9%,环比回落了0.5%,比去年最高月份回落了3.4个百分点。这个数字使得国内不少媒体纷纷发出警言,如加息是错误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放缓了、要警惕国内通货紧缩再现等。CPI应该是民众能够切身体会到的东西,如生活消费品的价格是涨了还是跌了。事实上,身边的消费品如电、车票、蔬菜、汽油、住房等,价格不断在上涨,为什么统计部门的数据却正好相反呢?其实,现实的经济并非如统计数据所显示的那样变幻莫测与随意,也不像媒体所报道的那样瞬息万变、忽然通胀、忽然通缩,它本身有其发展的内在规定性。问题可能出在对CPI统计的理解上。
现实经济生活与所公布的CPI数据为何全然相悖?我认为,国际油价、国内的工业品价格、交通运输费用、环保监管加强所造成的企业生产成本上涨的因素没有传导到消费品上来,造成了1月份CPI统计数据的回落。
中国的CPI包括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及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等八类,但近几年来民众消费所占比重最大、价格上涨最厉害的消费支出项目并没有包括在CPI中,如民众教育消费、医疗保险、住房消费等。举个例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指数之中,我国居住类人均年支出仅700元左右,而这些费用仅够支付每个家庭的水电费,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个数字甚至还不够,至于住房消费中的物业管理费、房租、购房消费等项目就更没有包括在其中了。事实上,这几年国内经济持续发展最大的动力是个人住房消费,如果不把它包括到整个社会的总消费中,那么这个数字能反映整个社会真实的消费水平吗?如果这个比重无法反映在CPI中,那么CPI又如何反映真实的消费价格水平呢?
有研究者认为,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上涨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呈现刚性上升趋势的房地产价格并不足以作为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在供求对价格信号的变化并不十分敏感的经济结构中就更是如此。也就是说,CPI变化根本就不需考虑住房消费价格变化的因素。现在我要问的是,住房是消费品还是投资品?如果住房是消费品,住房消费的价格指数不反映到CPI中,那么这种CPI肯定是失真的,不足以成为政府货币政策的依据;如果住房是投资品,假定房地产投资收益率很高,那么房地产业必然会吸引许多人及资金的进入,这会推高房地产投资资金的价格(但如果利率管制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容易产生泡沫。目前,不少人认为国内房地产没有泡沫,市场火爆的原因在于个人房地产需求过大而非投资过高。按照这个推论,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上是以住房消费为主导的,这样一来,住房消费价格不计算在CPI之内也就没有道理了。
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产品价格快速上涨、投资过热,如钢铁价格尽管在2004年宏观调控时有所回落,但很快就回升了,近几个月来上涨势头更是迅猛。还有电力、煤炭、运输、能源等行业,价格上涨的势头也不减。这么多行业产品的价格上涨,为什么没有传导到最终消费品上去?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统计剔除了住房价格上涨的因素,从而掩盖了价格传导机制的正常性。因此,用失真的CPI来判断国内通胀率的高低,并以之为利率变化的依据,在根本上是不可取的。目前国内的利率为什么这么低、房地产投资为什么如此火热、民众的购房需求为什么如此旺盛,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用失真的CPI指数来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阻碍了国内银行利率调整。
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即使CPI能够很好地反映居民消费价格,它也只是央行货币利率调整中考虑的一个因素而已,从更多的角度来看,国内利率提高的条件早已水到渠成了,如美元加息、民众储蓄的变化、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等。从央行最近发布的数据来看,1月份国内储蓄存款同比少近3000亿元,银行存款的减少不仅表明了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减少,银行“短存长贷”的结构性问题进一步恶化,而且说明了对利率的管制使得大量资金进入了体制外循环,市场利率大大高于政府管制利率。可以说,目前经济生活中许多扭曲的现象都与国内CPI失真有关联。
更为重要的是,在国际上,那种“逆风向而动”(即利率变化看CPI等经济数据的变化)的货币政策早已过时了,如今的美国货币政策操作早就脱离了这种过时政策而转向追求一种“中性”的货币环境。这里的中性货币政策指的是使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完全相等的货币政策,换句话说,就是一种保证货币因素不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从而保证市场机制可以不受干扰地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货币政策。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货币政策理念,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才连续多次加息,对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担心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利用利率变化实现一种市场均衡的复归才是最重要的考虑。
2005年中国将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已有的信息来说,这种货币政策已开始向中性货币政策靠近,开始考虑如何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好的市场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以过时的CPI权重作为市场活动及政府政策的参考,自然无法真正地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因此对CPI权重的修正是题中之义。目前通行的CPI所包含的信息含量是十分有限的,我们不仅需要对它进行更详细的分类与权重修正,而且还应该向社会开放统计指标的编制程序,提高统计流程透明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市场的经济活动及政府的政策分析提供更有效的参考数据与服务。
=============================================================
[color=#008000]来源 http://news.qq.com/a/20070720/000320.htm[/color][color=#0000FF][b]中国GDP将超越德国 CPI上涨快提高生活成本[/b][/color]
1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我国上半年的经济运行状况。其实,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这场本来算是例行的新闻发布会早就已经引起了各方关注,因为会上将揭开两个重要的数字,一个是我国上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GDP,一个是上半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就是所谓的CPI。前一个数字将告诉我们中国经济的体重,后一个数字将告诉我们中国经济的体温。[newpage]
两数字公布,经济增长过快是喜是忧?
上午10点,发布会准时开始,在李晓超发布的一系列数据中,最令人关注的无疑是最新的GDP数据。
李晓超:“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 意味怎样的增长速度呢,这是2003年度到2006年度GDP增幅情况,从历史数据看出,2007年上半年GDP的增幅已经达到历史最高,事实上在2007年年初,国家制定GDP的目标是8%,而2007年一季度已经高达11.1%.二季度增幅又有了新的突破,这自然引发了人们对经济是否过热的关注。
年度 国内生产总值绝对额(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
2003 116693.6 9.1
2004 136515 9.5
2005 182321 9.9
2006 210871 11.1
2007年上半年 106768亿元 11.5
除了历史的增幅创新高,与目前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三的德国相比,中国2006年的GDP达到人民币21.087万亿元,约合2.70万亿美元,与德国2006年的2.30万亿欧元(约合2.86万亿美元)GDP仅一步之遥。
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幅在11.5%,而德国的GDP增长率,较乐观的估计也仅为2.8%。如果全年均保持上述增速,2007年中国GDP将达到人民币23.51万亿元,德国GDP则至多为2.364万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4.68万亿元,仅超过中国1.2万亿元。如果人民币略有升值,那么,今年中国GDP有可能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吗?对此,李晓超司长表示,虽然统计和计算方式上有差异,但是不排除有这样的趋势。
李晓超:“从目前来看,与德国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除了人们最为关注的GDP,预定在20号公布的消费价格指数,突然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提前公布,CPI6月份同比上涨4.4%.早在2007年2月,央行曾经表示,CPI可以控制在3%以内,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胀,但是,从2007年3月开始,CPI指数同比增长3.3%,此后连续四个月超过了警戒线,四月份为3.0%,五月份为3.4%,六月份高达4.4%,通货膨胀已成定局。除此之外,对于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货币信贷增长等问题都引发了媒体的关注,但是,在一个半小时的新闻发布会中,有不少问题都难以进行更深入的解读,以致会议结束时,不少媒体的记者依然追问不止。
我们看到,上半年GDP增幅创下近几年的最高记录,达到了11.5%,这不仅再次显示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而且也拉近了我国与德国等世界强国之间的细微差距,预示着中国很可能在今年进入全球经济前三强。那这样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的记者孙菁也独家专访到了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
中国经济现在站在进入全球前三强的门槛上,一举一动对世界经济都是牵一发动全身。最新公布的中国上半年GDP数据,也牵动了国际资本市场无数根敏感的神经。今天,我们联系到了几家全球著名的投资银行。
GDP同比增长11.5%,这样的增长速度是否过快,各大投资银行看法不一。
摩根士丹利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王庆:“这是自1995年以来最快的一年,所以从历史数据来看,这个速度是偏快的。”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俊:“跟2004年比较的话,我觉得这个速度还不算太快。
在记者调查的六家国际知名投资银行中,认为上半年GDP增长速度过快,超出预期的还有美林银行,花旗银行,野村证券公司,高盛(中国)有限公司等等,占到了各大投资银行的90% 他们对这一数字表示了各自的担忧。
摩根士丹利王庆:“如果增长的势头,不一定会保持下去的话,那么这个过热的风险就有可能变成过热的现实,那么我们可能会看到更高的通货膨胀,也可能看到煤电油运这些重点部门的瓶颈状况会变得很明显。”
花旗银行经济学家沈:“担心外部的环境不利于中国,外贸的顺差也会缩小。”
美林银行经济学家陆挺:“我们担心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预期会引发全国性的通货膨胀。”
调查中,担心有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的投资银行有60%担心外部环境不利于出口的占到了25%,担心通货膨胀的高预期引发更严重的占到了15%。
根据上半年GDP数据的公布,各大投资银行也对下半年的形势进行了预测。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经济学家王庆:“我觉得在这样的数据基础上,会出现一些紧缩措施,下半年的速度会放缓。”
花旗银行经济学家沈:“我觉得我们不是太担心短期的经济问题,担心的比较多的是中期的一些结构性的调整的压力,但是我们觉得中国的经济没有近忧,有远虑。
在记者的调查中,同时认为下半年GDP增长速度会放缓的还有美林银行,野村证券中国公司,占到了80%,参与调查的各大投资银行对于下半年的经济预测的几乎一致。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一个速度,我总体上很乐观。”
[newpage]
[b]GDP、CPI的增长给百姓带来了什么 [/b]
国际资本市场和投资机构都在第一时间,跟踪、解读今天公布的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但不管怎么说,数字毕竟是抽象的,在这些经济数据和GDP、CPI等等专业术语的背后,是普通老百姓活生生的生活。那他们对上半年的经济运行又有什么直观的感受呢?
在大连市一家农贸市场里,记者见到了前来买猪肉的刘宏生,他正在和卖猪肉的商户讨价还价。
记者:“有影响吗?对于吃肉来说。”
刘宏生:“少吃不少,你看9块钱一斤的就多吃点,干活人不吃肉就瘦,我说这一块肉,我得吃三顿。”
为了能买些便宜东西,最近,刘宏生都是在菜市场快关门前才来,他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不光猪肉每斤涨了10块钱,鸡蛋每斤也涨了2块多钱,就连玉米等粮食一斤也涨了1块多钱,算下来他家的生活费每个月增加了80多元。
刘宏生:“以前家里鸡蛋,一个月得20多斤,现在10斤8斤。”
记者:“减少了一半?”
刘宏生:“减少了一半。”
日常生活开销增高了,刘宏生不得不精打细算,记者发现,要算经济账的还有市场里的商户们。下午七点,早过了菜市场关门的时间,梁芹的的肉摊上还剩下了一大堆猪肉。
梁芹:“老百姓根本就不吃,没钱买,买不起啊,那一斤肉那么点东西。”
就在这家菜市场,粮油商户李大梅也为一天天冷清的生意发愁。
李大梅:“我们也着急,这涨这么些,接受不了。以前那棒子面多少钱一袋啊,以前这45,47,以前47现在56,涨多少钱。”
记者:“涨了9块钱。”
在李大梅的进货记录上记者看到,从今年年初,大豆、玉米、面粉都涨了不少,大豆油涨得最厉害,李大梅说,粮油涨价了,可买东西的人却少了,她的利润也薄了。
李大梅:“说怎么这么贵呢,还能吃的起吗?就这么说,它不能便宜点啊,我说上价贵。”
李大梅:“这零卖的色拉油上价4.3,卖4.4元,挣一毛钱。”
让商户们担心的是,如果价格还继续往上涨的话,他们的生意就更难做了。
李大梅:“已经干上了,就维持吧,那怎么整?现在没办法,不干还不行,摊位费都交给人家了,不干不是干赔吗?”
粮油涨价了,商户的生意却难做了,那么从事大宗粮食交易的贸易商们,又是什么情况呢?玉米贸易商许国忠告诉我们,粮食涨价的这半年时间,他却赔了整整一个亿。
玉米贸易商许国忠:“这个损失不止一个亿,从抓粮到现在。”
许国忠告诉记者,玉米价格是从去年10月份开始长起来的,当时,由于天气原因,玉米上市推迟了一个多月。而那段时间,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一些发达国家大幅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用玉米制造乙醇代替汽油,而国内,用玉米生产乙醇的企业也大量上马,玉米供应一时紧缺,价格迅速上涨。
玉米贸易商许国忠:“10月初启动当时是在1300,港口是在1320左右,是正常价,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吧,也就是到11月份已经涨了多少呢?已经涨到是1480。”
记者:“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涨了100多块钱?”
玉米价格猛涨,许国忠发现风险大了不少,今年2月,就在他签完几个大订单后,玉米价格每吨又涨了100多元。
玉米贸易商许国忠:“我跟外商签完了,签完了之后,这个价格是固定的吧,等你再买的时候,价格又起来了。”
为了维系客户,许国忠只好把高价采购的玉米,按合同里的低价卖了出去。几单生意下来,他几年来辛辛苦苦赚的1亿元就赔了个精光。
玉米贸易商许国忠:“心情肯定是不好受。”
对于如何挽回损失,许国忠毫无办法。这几天,王玉民也在为粮价上涨犯愁,从年初到现在,大豆价格一路猛涨了30%,。他的企业生产成本已经接近极限。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目前这样一桶油,它的利润不到五毛钱,我们整个07年的上半年厂里的利润1300多万,我们这么大的企业,一年几十亿的产值,1千多万的利润是太低了。”
王玉民告诉记者,这次涨价,早在他的预料当中。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主要的原因就是,生物柴油和生物能源这个概念的炒作,那这个应该是,拉动这个进口大豆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
早在前几年,王玉民就了解到,发达国家用玉米生产乙醇的行业日益壮大, 像南美一些国家,原本种植大豆的土地,大部分改种玉米了,大豆价格早就开始上涨了,而去年,由于国际石油涨价的原因,西方很多国家也开始了用豆油炼制生物柴油的生产,使得全球大豆供应紧缺,今年上半年,进口大豆价格从2800一下子拉到了3400元。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这个油价格的上涨应该是在我们预料之中的,但是涨幅这么大,还是出乎了我们一些意料。”
现在,王玉民不得不把产量减少了一半,高价买来的大豆不舍得用,全都存进了粮仓里。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主要是想压后市,看好后市的食用油和豆果的价格还会往上涨,这样的话,企业会有比较高的利润的空间吧。”
记者:“那这样大家如果都囤的话,那价格还会再往上涨吗?”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对,所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让王玉民更为担心的是,大豆价格再涨下去,他的企业就彻底没有利润了。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那就是拉动下游产品的价格的上涨,那可能食用油的价格还会大幅度上涨或者这个饲料价格上涨,饲料价格上涨了,跟着就是蛋禽,猪肉,肉制品这类的价格上涨。”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这条产业链所有的东西都会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最终还是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
记者:“当一季度的CPI公布的时候,您曾经说过,拉动一季度CPI上涨的肉禽蛋生产周期短,不会存在长期短缺的问题, CPI上涨没有可持续性,但是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CPI在逐渐走高,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农产品价格要有一条经济规律决定农产品价值规律,叫做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我们的生产周期也就是半年左右,每年党中央、国务院又非常重视肉、禽、蛋这个问题,又在采取各种措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持久性。”
记者:“在CPI公布之前,很多人预测六月份的数据将会接近4%,但公布出来的数字是4.4%,这种连续的上涨是否意味着通货膨胀很快就要到来了?”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6月份主要拉动价格上涨的就是猪肉、鸡蛋问题,猪肉5月份上涨了42.7%,6月份上涨了59.8%,6月份肉、禽、蛋的上涨幅度更大,所以就导致了当月CPI的上涨幅度达到了4.4%,刨去肉、禽、蛋上涨因素,6月份的CPI仍处在一个正常的状态。”
记者:“在CPI增长的压力下,传说中的央行加息在这个月会不会变成事实?”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我是说央行宏观调控防止通货膨胀是最重要的目标,确实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物价总水平,一个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央行会适时适度地采取货币政策的手段。”
[newpage]
[b]消费提高带动经济发展,关注中低收入群体不容忽视 [/b]
我们知道,中国经济这些年能保持高速增长,主要依靠的是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但是其中投资和出口所占的比重一直比较偏大,而消费却没有起到相应的拉动作用。不过,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创下了1997年来的新高,同比增长15.4%,超过GDP的增幅。这轮消费热究竟会对CPI拉动多少呢?记者对此做了调查。
商场经理:“这是截至到昨天的一个销售日报表。”
记者:“从几月到几月的?”
商场经理:“从元月一号到7月9日。”
记者:“报表数据显示什么结果呢?”
商场经理:“数据是这么一个结果,在去年同期呢,我们从7月1日卖到昨天是9亿4千多万元,那昨天的统计数字是12亿5千多万元。”
北京翠微百货的白天彪经理告诉记者,从今年上半年以来,商场销售额就一直持续上涨,仅从1至7月份的销售统计显示,销售总额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个多亿,增长幅度达到了32%。
商场经理:“一个是名表类,名表类增幅在128%,再一个就是化妆品类,增幅在35%左右,穿戴类商品也是分别在男装、女装、男鞋、女鞋在30%到40%之间,这么个增幅。”
据商场的白经理介绍,与去年同期销售相比,除服装和食品类销售额度增幅较小之外,其它中高档价位的产品都有大幅的增长,而其中涨幅最大的高档手表和化妆品两类商品,其销售比例就占到了销售总额的10%以上。那么消费者的消费情况到底怎样呢?我们在商场里做了一个调查。
记者:“咱们在家庭消费这块,是不是比以前消费提高了一些?
女顾客:“是高一点,因为一方面是收入高一些,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
男顾客:“就是因为工资高了,收入高了以后,生活水平提高了嘛!”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2044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六月份增长16%,增幅创下1997年以来的新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霞辉也告诉记者,根据目前情况分析,商场购物和餐饮方面的消费增长势头,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霞辉:“我个人认为主要体现在家庭的一般消费增长上面,举例子家庭的吃、住、行等等这些方面,各方面的消费总体在上升,那么其实家庭消费大头,还在商场的购物,这是一般消费品。”
如果不是眼下大到房子,小到柴米油盐,都在涨价,大多数人都不会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就是所谓的CPI,一个经济学术语,这么感兴趣。那么,除了粮食涨价和消费增长之外,还有哪些推动CPI持续上扬的因素呢?
北京星线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刚成立不到两年的私营企业,对于公司的工资情况,市场部经理张明杰告诉记者,他们的工资肯定是上涨了。
张明杰:“基本上每个岗位的工资,都在趋向于往上涨,而且涨幅都比较大。”
记者:“能不能透露一下你的工资的一个情况?”
张明杰:“我的工资年薪大概在10万左右。”
张明杰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因为近期公司销售业绩一直不错,现在除每月正常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之外,每月还另有1200元的绩效奖励,再加上其它福利、补贴,每月工资比以前增加了约2000元左右。
记者:“这个占多大比例?”
张明杰:“大概也在两位数以上,20%到30%以上的样子。”
而与市场部经理张明杰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公司其他员工们,他们也觉得最近收入的确提高了。
记者:“觉到这个工资是不是有些上调了?”
公司员工:“有一些。”
记者:“那你身边的其他同事呢?其他员工的工资也同样有所上涨吗?”
公司员工:“对,整体的。”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刘霞辉研究员告诉记者,事实上私营企业的工资增长并不是最快的一个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和国家公务员的工资上涨比例及速度更大。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刘霞辉研究员:“因为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那么企业也预计到未来的效益会比较好,再加上国家机关的制度改革,那么导致整个全社会工资增长的水平应该这两年有加快的趋势,已经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
据刘霞辉研究员介绍,除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之外,一些经济相对比较贫困的地区,这几年工资涨幅反而比较大,而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幅都已经达到17%以上,其中推动cpi持续上涨的很大原因就是人们的工资收入提高了。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刘霞辉研究员:“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只有职工的收入增长了,那么我们的消费持续增长它才有动力,这也是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目的所在,经济增长的目的应该是全社会福利不断的提高,而全社会福利提高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也在随着经济增长在不断地增长。”
面对不断上涨的CPI指数,国家也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确保低收入老百姓的生活水准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为应对近期粮油肉蛋及消费品上涨问题,国家各部委都积极出台了一些应对措施,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应该积极鼓励和扶持各种形式的养殖场,确保生猪产品稳定供应。对于一些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市场,商务部实行了每日监测制度,及时掌握各地肉蛋价格情况。目前,财政部已向地方政府拨付猪蓝耳病疫苗经费2.85亿元,同时向各地政府拨付了低保资金4.7亿元,并对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一共补助2.8亿元。在上海,除了和兄弟省份加强生猪的产销合作外,同时增加了对低保人群的粮油帮困发放金额。而在广州市,政府已经决定在5至7月份期间,每月向全市低保和低收入困难家庭发放副食品物价补贴20元,并且从8月份起连续三个月内,继续扩大发放范围,对农村中的五保户,以及政府供养的部分人员,也参照上述补助标准给予物价补贴。
记者:“随着CPI的上涨,目前商务部、农业部、国家发改委都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给低收入人群一定的补贴,你认为国家这种举措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是我们肉、禽、蛋的供给相应增加,从而使供求关系发生趋于平衡的状态,所以我认为这些措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效果也是积极的。”
记者:“我们怎么做才能让老百姓在CPI上涨的同时生活水准不受影响呢?”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由于CPI的上涨,特别是结构性上涨,主要是食品,特别是肉、禽、蛋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物品的上涨,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党中央、国务院正在制定措施这好似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CPI,肉、禽、蛋的上涨给了农民增收的机遇,总的来说,一个就是防止CPI继续增高,同时呢,在促进农民增收的这个基础上,更多的来考虑到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支出压力。
半小时观察:让更多的人分享GDP
在中国的GDP快要超越德国的时候,大家关心最多的还是CPI。因为CPI这个数字与大家的消费和投资关系更紧密,每个人都对它有切身的感受。
并不是说,中国经济即将跃居世界第三不是重要的成就,但是众所周知,在GDP持续高速增长的背后,我们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拼资源、拼人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依靠农产品、矿产资源和劳动力的长期低价,来换取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而现在农产品价格上涨、职工工资升高,某种程度上,也正是对过去单纯追求GDP的一种纠正,让扭曲的价格体系恢复正常。
这样看来,眼下CPI持续上升并不是单纯的物价上涨,也不能简单归结为市场供需发生了变化,如果在CPI上升的同时,能有更多的人分享GDP增长的成果,它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将不仅是量变,还有质变。
主编:周人杰
记者:庄严 廖绍军 付豫 高建国 卢群 孙晶
什么是CPI指数?
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及服务。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E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separator]
(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不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CPI的稳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发达国家所认为的那样“有一定的权威性,市场的经济活动会根据CPI的变化来调整”。近几年来欧美国家GDP增长一直在2%左右波动,CPI也同样在0%~3%的范围内变化,而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首先是国内经济快速增长,近两年来GDP增长都在9%以上,CPI却没有多少波动,表面看来这可以说得上是“政府对经济运行调控自如,市场行为反映十分理性”。二是一年之内CPI大起大落,前后相差几个百分点;一般情况下,除非经济生活中有重大的突发事件(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所以2004年中国的CPI大幅波动有些异常。三是随着CPI大幅波动,国内经济一时间通货膨胀率过高,民众储蓄负利率严重,一时间居民储蓄又告别负收益,通货紧缩阴影重现。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令人担忧,因此,如何理解CPI指数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2月22日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1月份CPI指数同比上涨了1.9%,环比回落了0.5%,比去年最高月份回落了3.4个百分点。这个数字使得国内不少媒体纷纷发出警言,如加息是错误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放缓了、要警惕国内通货紧缩再现等。CPI应该是民众能够切身体会到的东西,如生活消费品的价格是涨了还是跌了。事实上,身边的消费品如电、车票、蔬菜、汽油、住房等,价格不断在上涨,为什么统计部门的数据却正好相反呢?其实,现实的经济并非如统计数据所显示的那样变幻莫测与随意,也不像媒体所报道的那样瞬息万变、忽然通胀、忽然通缩,它本身有其发展的内在规定性。问题可能出在对CPI统计的理解上。
现实经济生活与所公布的CPI数据为何全然相悖?我认为,国际油价、国内的工业品价格、交通运输费用、环保监管加强所造成的企业生产成本上涨的因素没有传导到消费品上来,造成了1月份CPI统计数据的回落。
中国的CPI包括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及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等八类,但近几年来民众消费所占比重最大、价格上涨最厉害的消费支出项目并没有包括在CPI中,如民众教育消费、医疗保险、住房消费等。举个例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指数之中,我国居住类人均年支出仅700元左右,而这些费用仅够支付每个家庭的水电费,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个数字甚至还不够,至于住房消费中的物业管理费、房租、购房消费等项目就更没有包括在其中了。事实上,这几年国内经济持续发展最大的动力是个人住房消费,如果不把它包括到整个社会的总消费中,那么这个数字能反映整个社会真实的消费水平吗?如果这个比重无法反映在CPI中,那么CPI又如何反映真实的消费价格水平呢?
有研究者认为,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上涨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呈现刚性上升趋势的房地产价格并不足以作为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在供求对价格信号的变化并不十分敏感的经济结构中就更是如此。也就是说,CPI变化根本就不需考虑住房消费价格变化的因素。现在我要问的是,住房是消费品还是投资品?如果住房是消费品,住房消费的价格指数不反映到CPI中,那么这种CPI肯定是失真的,不足以成为政府货币政策的依据;如果住房是投资品,假定房地产投资收益率很高,那么房地产业必然会吸引许多人及资金的进入,这会推高房地产投资资金的价格(但如果利率管制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容易产生泡沫。目前,不少人认为国内房地产没有泡沫,市场火爆的原因在于个人房地产需求过大而非投资过高。按照这个推论,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上是以住房消费为主导的,这样一来,住房消费价格不计算在CPI之内也就没有道理了。
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产品价格快速上涨、投资过热,如钢铁价格尽管在2004年宏观调控时有所回落,但很快就回升了,近几个月来上涨势头更是迅猛。还有电力、煤炭、运输、能源等行业,价格上涨的势头也不减。这么多行业产品的价格上涨,为什么没有传导到最终消费品上去?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统计剔除了住房价格上涨的因素,从而掩盖了价格传导机制的正常性。因此,用失真的CPI来判断国内通胀率的高低,并以之为利率变化的依据,在根本上是不可取的。目前国内的利率为什么这么低、房地产投资为什么如此火热、民众的购房需求为什么如此旺盛,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用失真的CPI指数来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阻碍了国内银行利率调整。
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即使CPI能够很好地反映居民消费价格,它也只是央行货币利率调整中考虑的一个因素而已,从更多的角度来看,国内利率提高的条件早已水到渠成了,如美元加息、民众储蓄的变化、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等。从央行最近发布的数据来看,1月份国内储蓄存款同比少近3000亿元,银行存款的减少不仅表明了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减少,银行“短存长贷”的结构性问题进一步恶化,而且说明了对利率的管制使得大量资金进入了体制外循环,市场利率大大高于政府管制利率。可以说,目前经济生活中许多扭曲的现象都与国内CPI失真有关联。
更为重要的是,在国际上,那种“逆风向而动”(即利率变化看CPI等经济数据的变化)的货币政策早已过时了,如今的美国货币政策操作早就脱离了这种过时政策而转向追求一种“中性”的货币环境。这里的中性货币政策指的是使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完全相等的货币政策,换句话说,就是一种保证货币因素不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从而保证市场机制可以不受干扰地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货币政策。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货币政策理念,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才连续多次加息,对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担心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利用利率变化实现一种市场均衡的复归才是最重要的考虑。
2005年中国将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已有的信息来说,这种货币政策已开始向中性货币政策靠近,开始考虑如何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好的市场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以过时的CPI权重作为市场活动及政府政策的参考,自然无法真正地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因此对CPI权重的修正是题中之义。目前通行的CPI所包含的信息含量是十分有限的,我们不仅需要对它进行更详细的分类与权重修正,而且还应该向社会开放统计指标的编制程序,提高统计流程透明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市场的经济活动及政府的政策分析提供更有效的参考数据与服务。
=============================================================
[color=#008000]来源 http://news.qq.com/a/20070720/000320.htm[/color][color=#0000FF][b]中国GDP将超越德国 CPI上涨快提高生活成本[/b][/color]
1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我国上半年的经济运行状况。其实,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这场本来算是例行的新闻发布会早就已经引起了各方关注,因为会上将揭开两个重要的数字,一个是我国上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GDP,一个是上半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就是所谓的CPI。前一个数字将告诉我们中国经济的体重,后一个数字将告诉我们中国经济的体温。[newpage]
两数字公布,经济增长过快是喜是忧?
上午10点,发布会准时开始,在李晓超发布的一系列数据中,最令人关注的无疑是最新的GDP数据。
李晓超:“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 意味怎样的增长速度呢,这是2003年度到2006年度GDP增幅情况,从历史数据看出,2007年上半年GDP的增幅已经达到历史最高,事实上在2007年年初,国家制定GDP的目标是8%,而2007年一季度已经高达11.1%.二季度增幅又有了新的突破,这自然引发了人们对经济是否过热的关注。
年度 国内生产总值绝对额(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
2003 116693.6 9.1
2004 136515 9.5
2005 182321 9.9
2006 210871 11.1
2007年上半年 106768亿元 11.5
除了历史的增幅创新高,与目前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三的德国相比,中国2006年的GDP达到人民币21.087万亿元,约合2.70万亿美元,与德国2006年的2.30万亿欧元(约合2.86万亿美元)GDP仅一步之遥。
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幅在11.5%,而德国的GDP增长率,较乐观的估计也仅为2.8%。如果全年均保持上述增速,2007年中国GDP将达到人民币23.51万亿元,德国GDP则至多为2.364万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4.68万亿元,仅超过中国1.2万亿元。如果人民币略有升值,那么,今年中国GDP有可能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吗?对此,李晓超司长表示,虽然统计和计算方式上有差异,但是不排除有这样的趋势。
李晓超:“从目前来看,与德国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除了人们最为关注的GDP,预定在20号公布的消费价格指数,突然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提前公布,CPI6月份同比上涨4.4%.早在2007年2月,央行曾经表示,CPI可以控制在3%以内,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胀,但是,从2007年3月开始,CPI指数同比增长3.3%,此后连续四个月超过了警戒线,四月份为3.0%,五月份为3.4%,六月份高达4.4%,通货膨胀已成定局。除此之外,对于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货币信贷增长等问题都引发了媒体的关注,但是,在一个半小时的新闻发布会中,有不少问题都难以进行更深入的解读,以致会议结束时,不少媒体的记者依然追问不止。
我们看到,上半年GDP增幅创下近几年的最高记录,达到了11.5%,这不仅再次显示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而且也拉近了我国与德国等世界强国之间的细微差距,预示着中国很可能在今年进入全球经济前三强。那这样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的记者孙菁也独家专访到了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
中国经济现在站在进入全球前三强的门槛上,一举一动对世界经济都是牵一发动全身。最新公布的中国上半年GDP数据,也牵动了国际资本市场无数根敏感的神经。今天,我们联系到了几家全球著名的投资银行。
GDP同比增长11.5%,这样的增长速度是否过快,各大投资银行看法不一。
摩根士丹利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王庆:“这是自1995年以来最快的一年,所以从历史数据来看,这个速度是偏快的。”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俊:“跟2004年比较的话,我觉得这个速度还不算太快。
在记者调查的六家国际知名投资银行中,认为上半年GDP增长速度过快,超出预期的还有美林银行,花旗银行,野村证券公司,高盛(中国)有限公司等等,占到了各大投资银行的90% 他们对这一数字表示了各自的担忧。
摩根士丹利王庆:“如果增长的势头,不一定会保持下去的话,那么这个过热的风险就有可能变成过热的现实,那么我们可能会看到更高的通货膨胀,也可能看到煤电油运这些重点部门的瓶颈状况会变得很明显。”
花旗银行经济学家沈:“担心外部的环境不利于中国,外贸的顺差也会缩小。”
美林银行经济学家陆挺:“我们担心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预期会引发全国性的通货膨胀。”
调查中,担心有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的投资银行有60%担心外部环境不利于出口的占到了25%,担心通货膨胀的高预期引发更严重的占到了15%。
根据上半年GDP数据的公布,各大投资银行也对下半年的形势进行了预测。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经济学家王庆:“我觉得在这样的数据基础上,会出现一些紧缩措施,下半年的速度会放缓。”
花旗银行经济学家沈:“我觉得我们不是太担心短期的经济问题,担心的比较多的是中期的一些结构性的调整的压力,但是我们觉得中国的经济没有近忧,有远虑。
在记者的调查中,同时认为下半年GDP增长速度会放缓的还有美林银行,野村证券中国公司,占到了80%,参与调查的各大投资银行对于下半年的经济预测的几乎一致。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一个速度,我总体上很乐观。”
[newpage]
[b]GDP、CPI的增长给百姓带来了什么 [/b]
国际资本市场和投资机构都在第一时间,跟踪、解读今天公布的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但不管怎么说,数字毕竟是抽象的,在这些经济数据和GDP、CPI等等专业术语的背后,是普通老百姓活生生的生活。那他们对上半年的经济运行又有什么直观的感受呢?
在大连市一家农贸市场里,记者见到了前来买猪肉的刘宏生,他正在和卖猪肉的商户讨价还价。
记者:“有影响吗?对于吃肉来说。”
刘宏生:“少吃不少,你看9块钱一斤的就多吃点,干活人不吃肉就瘦,我说这一块肉,我得吃三顿。”
为了能买些便宜东西,最近,刘宏生都是在菜市场快关门前才来,他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不光猪肉每斤涨了10块钱,鸡蛋每斤也涨了2块多钱,就连玉米等粮食一斤也涨了1块多钱,算下来他家的生活费每个月增加了80多元。
刘宏生:“以前家里鸡蛋,一个月得20多斤,现在10斤8斤。”
记者:“减少了一半?”
刘宏生:“减少了一半。”
日常生活开销增高了,刘宏生不得不精打细算,记者发现,要算经济账的还有市场里的商户们。下午七点,早过了菜市场关门的时间,梁芹的的肉摊上还剩下了一大堆猪肉。
梁芹:“老百姓根本就不吃,没钱买,买不起啊,那一斤肉那么点东西。”
就在这家菜市场,粮油商户李大梅也为一天天冷清的生意发愁。
李大梅:“我们也着急,这涨这么些,接受不了。以前那棒子面多少钱一袋啊,以前这45,47,以前47现在56,涨多少钱。”
记者:“涨了9块钱。”
在李大梅的进货记录上记者看到,从今年年初,大豆、玉米、面粉都涨了不少,大豆油涨得最厉害,李大梅说,粮油涨价了,可买东西的人却少了,她的利润也薄了。
李大梅:“说怎么这么贵呢,还能吃的起吗?就这么说,它不能便宜点啊,我说上价贵。”
李大梅:“这零卖的色拉油上价4.3,卖4.4元,挣一毛钱。”
让商户们担心的是,如果价格还继续往上涨的话,他们的生意就更难做了。
李大梅:“已经干上了,就维持吧,那怎么整?现在没办法,不干还不行,摊位费都交给人家了,不干不是干赔吗?”
粮油涨价了,商户的生意却难做了,那么从事大宗粮食交易的贸易商们,又是什么情况呢?玉米贸易商许国忠告诉我们,粮食涨价的这半年时间,他却赔了整整一个亿。
玉米贸易商许国忠:“这个损失不止一个亿,从抓粮到现在。”
许国忠告诉记者,玉米价格是从去年10月份开始长起来的,当时,由于天气原因,玉米上市推迟了一个多月。而那段时间,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一些发达国家大幅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用玉米制造乙醇代替汽油,而国内,用玉米生产乙醇的企业也大量上马,玉米供应一时紧缺,价格迅速上涨。
玉米贸易商许国忠:“10月初启动当时是在1300,港口是在1320左右,是正常价,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吧,也就是到11月份已经涨了多少呢?已经涨到是1480。”
记者:“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涨了100多块钱?”
玉米价格猛涨,许国忠发现风险大了不少,今年2月,就在他签完几个大订单后,玉米价格每吨又涨了100多元。
玉米贸易商许国忠:“我跟外商签完了,签完了之后,这个价格是固定的吧,等你再买的时候,价格又起来了。”
为了维系客户,许国忠只好把高价采购的玉米,按合同里的低价卖了出去。几单生意下来,他几年来辛辛苦苦赚的1亿元就赔了个精光。
玉米贸易商许国忠:“心情肯定是不好受。”
对于如何挽回损失,许国忠毫无办法。这几天,王玉民也在为粮价上涨犯愁,从年初到现在,大豆价格一路猛涨了30%,。他的企业生产成本已经接近极限。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目前这样一桶油,它的利润不到五毛钱,我们整个07年的上半年厂里的利润1300多万,我们这么大的企业,一年几十亿的产值,1千多万的利润是太低了。”
王玉民告诉记者,这次涨价,早在他的预料当中。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主要的原因就是,生物柴油和生物能源这个概念的炒作,那这个应该是,拉动这个进口大豆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
早在前几年,王玉民就了解到,发达国家用玉米生产乙醇的行业日益壮大, 像南美一些国家,原本种植大豆的土地,大部分改种玉米了,大豆价格早就开始上涨了,而去年,由于国际石油涨价的原因,西方很多国家也开始了用豆油炼制生物柴油的生产,使得全球大豆供应紧缺,今年上半年,进口大豆价格从2800一下子拉到了3400元。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这个油价格的上涨应该是在我们预料之中的,但是涨幅这么大,还是出乎了我们一些意料。”
现在,王玉民不得不把产量减少了一半,高价买来的大豆不舍得用,全都存进了粮仓里。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主要是想压后市,看好后市的食用油和豆果的价格还会往上涨,这样的话,企业会有比较高的利润的空间吧。”
记者:“那这样大家如果都囤的话,那价格还会再往上涨吗?”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对,所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让王玉民更为担心的是,大豆价格再涨下去,他的企业就彻底没有利润了。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那就是拉动下游产品的价格的上涨,那可能食用油的价格还会大幅度上涨或者这个饲料价格上涨,饲料价格上涨了,跟着就是蛋禽,猪肉,肉制品这类的价格上涨。”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这条产业链所有的东西都会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最终还是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
记者:“当一季度的CPI公布的时候,您曾经说过,拉动一季度CPI上涨的肉禽蛋生产周期短,不会存在长期短缺的问题, CPI上涨没有可持续性,但是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CPI在逐渐走高,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农产品价格要有一条经济规律决定农产品价值规律,叫做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我们的生产周期也就是半年左右,每年党中央、国务院又非常重视肉、禽、蛋这个问题,又在采取各种措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持久性。”
记者:“在CPI公布之前,很多人预测六月份的数据将会接近4%,但公布出来的数字是4.4%,这种连续的上涨是否意味着通货膨胀很快就要到来了?”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6月份主要拉动价格上涨的就是猪肉、鸡蛋问题,猪肉5月份上涨了42.7%,6月份上涨了59.8%,6月份肉、禽、蛋的上涨幅度更大,所以就导致了当月CPI的上涨幅度达到了4.4%,刨去肉、禽、蛋上涨因素,6月份的CPI仍处在一个正常的状态。”
记者:“在CPI增长的压力下,传说中的央行加息在这个月会不会变成事实?”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我是说央行宏观调控防止通货膨胀是最重要的目标,确实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物价总水平,一个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央行会适时适度地采取货币政策的手段。”
[newpage]
[b]消费提高带动经济发展,关注中低收入群体不容忽视 [/b]
我们知道,中国经济这些年能保持高速增长,主要依靠的是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但是其中投资和出口所占的比重一直比较偏大,而消费却没有起到相应的拉动作用。不过,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创下了1997年来的新高,同比增长15.4%,超过GDP的增幅。这轮消费热究竟会对CPI拉动多少呢?记者对此做了调查。
商场经理:“这是截至到昨天的一个销售日报表。”
记者:“从几月到几月的?”
商场经理:“从元月一号到7月9日。”
记者:“报表数据显示什么结果呢?”
商场经理:“数据是这么一个结果,在去年同期呢,我们从7月1日卖到昨天是9亿4千多万元,那昨天的统计数字是12亿5千多万元。”
北京翠微百货的白天彪经理告诉记者,从今年上半年以来,商场销售额就一直持续上涨,仅从1至7月份的销售统计显示,销售总额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个多亿,增长幅度达到了32%。
商场经理:“一个是名表类,名表类增幅在128%,再一个就是化妆品类,增幅在35%左右,穿戴类商品也是分别在男装、女装、男鞋、女鞋在30%到40%之间,这么个增幅。”
据商场的白经理介绍,与去年同期销售相比,除服装和食品类销售额度增幅较小之外,其它中高档价位的产品都有大幅的增长,而其中涨幅最大的高档手表和化妆品两类商品,其销售比例就占到了销售总额的10%以上。那么消费者的消费情况到底怎样呢?我们在商场里做了一个调查。
记者:“咱们在家庭消费这块,是不是比以前消费提高了一些?
女顾客:“是高一点,因为一方面是收入高一些,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
男顾客:“就是因为工资高了,收入高了以后,生活水平提高了嘛!”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2044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六月份增长16%,增幅创下1997年以来的新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霞辉也告诉记者,根据目前情况分析,商场购物和餐饮方面的消费增长势头,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霞辉:“我个人认为主要体现在家庭的一般消费增长上面,举例子家庭的吃、住、行等等这些方面,各方面的消费总体在上升,那么其实家庭消费大头,还在商场的购物,这是一般消费品。”
如果不是眼下大到房子,小到柴米油盐,都在涨价,大多数人都不会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就是所谓的CPI,一个经济学术语,这么感兴趣。那么,除了粮食涨价和消费增长之外,还有哪些推动CPI持续上扬的因素呢?
北京星线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刚成立不到两年的私营企业,对于公司的工资情况,市场部经理张明杰告诉记者,他们的工资肯定是上涨了。
张明杰:“基本上每个岗位的工资,都在趋向于往上涨,而且涨幅都比较大。”
记者:“能不能透露一下你的工资的一个情况?”
张明杰:“我的工资年薪大概在10万左右。”
张明杰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因为近期公司销售业绩一直不错,现在除每月正常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之外,每月还另有1200元的绩效奖励,再加上其它福利、补贴,每月工资比以前增加了约2000元左右。
记者:“这个占多大比例?”
张明杰:“大概也在两位数以上,20%到30%以上的样子。”
而与市场部经理张明杰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公司其他员工们,他们也觉得最近收入的确提高了。
记者:“觉到这个工资是不是有些上调了?”
公司员工:“有一些。”
记者:“那你身边的其他同事呢?其他员工的工资也同样有所上涨吗?”
公司员工:“对,整体的。”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刘霞辉研究员告诉记者,事实上私营企业的工资增长并不是最快的一个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和国家公务员的工资上涨比例及速度更大。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刘霞辉研究员:“因为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那么企业也预计到未来的效益会比较好,再加上国家机关的制度改革,那么导致整个全社会工资增长的水平应该这两年有加快的趋势,已经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
据刘霞辉研究员介绍,除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之外,一些经济相对比较贫困的地区,这几年工资涨幅反而比较大,而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幅都已经达到17%以上,其中推动cpi持续上涨的很大原因就是人们的工资收入提高了。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刘霞辉研究员:“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只有职工的收入增长了,那么我们的消费持续增长它才有动力,这也是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目的所在,经济增长的目的应该是全社会福利不断的提高,而全社会福利提高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也在随着经济增长在不断地增长。”
面对不断上涨的CPI指数,国家也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确保低收入老百姓的生活水准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为应对近期粮油肉蛋及消费品上涨问题,国家各部委都积极出台了一些应对措施,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应该积极鼓励和扶持各种形式的养殖场,确保生猪产品稳定供应。对于一些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市场,商务部实行了每日监测制度,及时掌握各地肉蛋价格情况。目前,财政部已向地方政府拨付猪蓝耳病疫苗经费2.85亿元,同时向各地政府拨付了低保资金4.7亿元,并对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一共补助2.8亿元。在上海,除了和兄弟省份加强生猪的产销合作外,同时增加了对低保人群的粮油帮困发放金额。而在广州市,政府已经决定在5至7月份期间,每月向全市低保和低收入困难家庭发放副食品物价补贴20元,并且从8月份起连续三个月内,继续扩大发放范围,对农村中的五保户,以及政府供养的部分人员,也参照上述补助标准给予物价补贴。
记者:“随着CPI的上涨,目前商务部、农业部、国家发改委都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给低收入人群一定的补贴,你认为国家这种举措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是我们肉、禽、蛋的供给相应增加,从而使供求关系发生趋于平衡的状态,所以我认为这些措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效果也是积极的。”
记者:“我们怎么做才能让老百姓在CPI上涨的同时生活水准不受影响呢?”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由于CPI的上涨,特别是结构性上涨,主要是食品,特别是肉、禽、蛋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物品的上涨,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党中央、国务院正在制定措施这好似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CPI,肉、禽、蛋的上涨给了农民增收的机遇,总的来说,一个就是防止CPI继续增高,同时呢,在促进农民增收的这个基础上,更多的来考虑到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支出压力。
半小时观察:让更多的人分享GDP
在中国的GDP快要超越德国的时候,大家关心最多的还是CPI。因为CPI这个数字与大家的消费和投资关系更紧密,每个人都对它有切身的感受。
并不是说,中国经济即将跃居世界第三不是重要的成就,但是众所周知,在GDP持续高速增长的背后,我们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拼资源、拼人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依靠农产品、矿产资源和劳动力的长期低价,来换取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而现在农产品价格上涨、职工工资升高,某种程度上,也正是对过去单纯追求GDP的一种纠正,让扭曲的价格体系恢复正常。
这样看来,眼下CPI持续上升并不是单纯的物价上涨,也不能简单归结为市场供需发生了变化,如果在CPI上升的同时,能有更多的人分享GDP增长的成果,它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将不仅是量变,还有质变。
主编:周人杰
记者:庄严 廖绍军 付豫 高建国 卢群 孙晶
请发表您的评论